Close icon

我們關注你的個人資料私隱

我們不會向第三方透露閣下的個人資料;同時你的身份亦不會被辨認。

Close icon
其他註冊方法

來繼續你的旅程

Close icon
其他登入方法
Facebook
Google
Apple

已有帳戶? .

點擊「註冊」即表示你同意我們的使用條款及細則個人資料收集聲明私隱政策Cookie 政策同意書

還未有帳戶? .

忘記你的密碼?

請輸入你的電郵地址。你將會收到重設密碼的電子郵件。

Close icon

請查看你的電子郵箱

請在此輸入電郵中的六位驗證碼和新密碼。

收不到電郵嗎?請檢查你的垃圾郵件資料夾,或使用其他電郵地址

最低限度星期一(Bare Minimum Mondays)

25/10/2023 3 分鐘
profile pic

Ruby Liu MY

read icon 閱讀 2090
|
share icon 分享 3
微觀心理學
有關職場
心理健康 101
從社會看心理健康

免費登記

一站式心理自療平台,紓解情緒,照顧心理健康。

Boon tour guide image

來到星期日的晚上,你攤在梳化上,本來想隨意在Netflix享受一齣戲,卻突然想起接下來一週的工作量,一個個死線浮現腦海,不安感在角落現身和你說“Hello, it’s me”,你的思緒提早踏入了工作天—— 你有經歷過類似的「星期日恐懼」(Sunday scaries)嗎?

LinkedIn發現,80%受訪美國人在週日已經開始擔心下週的工作,當中GenZ(1996至2010年出生的人)更高達94%;擔心的主因包括:

  • 工作量(60%)
  • 需要兼顧工作和私人事務(44%)
  • 想起上週未完成的工作(39%)

回應這無形而廣泛的星期日恐懼,有位叫Marisa Jo Mayes的創作者和初創企業創辦人,提倡「最低限度星期一」(Bare Minimum Mondays),即是在星期一只完成低限度工作,並強調將自我照顧注入日程,在投入工作前先好好覺察自己的狀態。Marisa以自己為例,她在工作頭兩個小時,會安排時間寫日記、閱讀文章,然後先處理自己最享受的工作內容,再集中做必要的工作,並指「專注工作兩三小時所能做的,不少於散漫渡過的八小時。」

當然亦有不少反對聲音,認為這鼓吹應得權利的文化(entitlement culture),令員工認為在工作時段過度放輕鬆是理所當然(也就是老奉)。此外,很多工種如工程、醫護、法律、教育等需要和不同人協調溝通,時間線緊逼,甚至會影響他人的利益和福祉,也似乎不適合這模式


我們問過來自不同行業的朋友的看法:

" 從事行政管理的R先生:「這是很人性化的安排,可以讓人減少低落情緒,

快回到有效率的狀態,但也很視乎行業運作。我覺得賦予員工更多彈性時間

或加入團隊熱身的環節如早餐會,也能幫助提升士氣。」"


" 從事市場營銷的S小姐:「所謂的Monday Blue是因為星期五六日堆積下很

多工作,若星期一還花時間處理私人事務,只會令我的焦慮愈滾愈大。反而,

一些彈性安排如在家工作星期一,讓員工在家調節如何進入工作狀態,會對生

產力更有幫助。」"


" 從事金融業,屬於管理層的T小姐:「有Bare Minimum Mondays後,就可能

有Blue Tuesdays的出現。完結假期後回到工作,永遠是痛苦的。」"


我們當然也問過本團隊策劃人Winnie(麥穎思教授),她認為:「自我關懷不應只在星期一,而應融入每天日程中,並盡可能持之而恆,成為日常規律。上班並不代表每時每刻都必須傾盡全力,但卻需找到對自己及對工作的承諾,才能實現意義。」


你認為呢?


其實,「最低限度星期一」的用意,在於找出在繁忙工作中,適合自己的自我關懷方式(self-kindness),可持續地保持工作動力,也兼顧身心健康;將星期一的工作量簡化只是其中一種創意方法,若要紓緩每週回到工作的壓力和焦慮,我們也可試試其他方式,例如安排好每天的小休時段(micro-breaks),設定午間散步或運動時間、或是和團隊在一週開始溝通好首要工作,以減少生產力焦慮,並增加連繫感。

研究發現,彈性的工作安排能提高員工的工作滿意度,並減少工作過勞程度。青年創研庫在2020年訪問了521名20至39歲本地在職人士,逾四成受訪者最希望在職公司可以安排彈性上下班時間、近三成半受訪者希望有壓縮工作周(每星期上少一天班,而每天的工作時間更長,補回相應的工作時間)、兩成受訪者希望可以在家或遙距工作

繼去年的無聲辭職(Quiet Quitting),到今年的最低限度星期一,有人認為全球打工仔默默在職場起革命;事實更可能是在後疫情時期,我們都紛紛思考讓工作和身心健康相輔相成的可能。無論呈現方式如何,這些「打工仔自愛運動」也是讓我們或管理層反思如何建立更人性化工作間的契機。


文獻參考:

Moen, P., Kelly, E. L., Fan, W., Lee, S.-R., Almeida, D., Kossek, E. E., & Buxton, O. M. (2016). Does a Flexibility/Support Organizational Initiative Improve High-Tech Employees’ Well-Being? Evidence from the Work, Family, and Health Network.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, 81(1), 134-164. https://doi.org/10.1177/0003122415622391

微觀心理學
有關職場
心理健康 101
從社會看心理健康
author profile pic

Ruby Liu MY

「賽馬會心導遊+計劃」心理健康推廣主任

已複製
Poon profile pic 阿本
close
已加到「收藏庫」
繼續傾

已加到「我的練習」讓你隨時新增或翻閱紀錄

close
rating
你有幾滿意呢次對話?
呢次同阿本傾完之後,你有冇⋯⋯
更願意去傾自己嘅狀況?
更加想喺日常生活中以行動去改善自己嘅情況?
覺得會幫到自己嘅心理健康?
了解多咗點照顧自己嘅心理健康?
感謝你的寶貴回應!
要顯示更適合你的內容嗎?

我們為你準備了更適合你現時狀況的內容,而之前的內容仍會保留。